重庆三诚有害生物防治

服务项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24小时服务热线:

电话:023-86591569

业务手机:13983916607(谭先生)

传真:023-86591569

业 务 QQ:37625830

办公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嘉陵东村45号2-3

重庆三诚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登革热与白纹伊蚊及其防制

由蚊子传播的虫媒传染病在我国有4种,即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中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和丙类传染病中的淋巴丝虫病。本文仅介绍登革热与白纹伊蚊及其防制。

1 登革热

1.1 定义与病原体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所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病毒有4型,即登革热1、2、3、4型病毒,我国已全部发 现。当人体感染其中的一型,则产生抗体,人体对该型病毒有免疫作用,但对其它三型病毒则无保护性免疫作用,所以人体感染一型病毒发病后,还会再感染其它型 病毒并发病。

1.2 流行史 我国1945年在汉口、南昌,1978年在广东佛山,1980年在海南岛、广州及广西钦州地区发生大流行,我省1999年有疫情报告。这应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1.3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病人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第5天,叮咬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可受登革热病毒感染。病毒在蚊体的胃细胞和涎腺内大量增殖,3~10天后即可再叮人时传播给人 (生物性传播)。

1.4 临床症状

1.4.1 潜伏期:人体受登革热病毒感染至发病的时间为3~15天,通常为5~8天。

1.4.2 典型登革热:突起发烧,头痛,眼球后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

1.4.3 轻型登革热:类似流行性感冒或不易鉴别的短期发烧。

1.4.4 登革出血热:是一种非典型但极其严重的登革热。早期类似典型登革热,其后有出血现象及发展成休克征候的倾向。休克病例的死亡率约15%~50%,尤其是幼童。

1.5 治疗 对登革热患者,迄今无特效抗病毒药剂可供治疗。唯有对症治疗减轻其症状及善加护理。

1.6 预防 目前尚无登革热的免疫预防接种疫苗,只有防蚊灭蚊不受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叮咬。

2 白纹伊蚊世界各地与我国流行的登革热均以埃及伊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为次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分布于北纬22°以南,我省位于北纬23°30′以北,所以白纹伊蚊为我省主要的传播媒介。

2.1 蚊种特征 白纹伊蚊分布我省各地,是城乡的主要蚊种之一。成蚊体色黑色,中等大小,有明显的银白色斑,中胸背板中间仅有一条宽而直的银白线,各足跗节有白环,后足第5跗节全白色。

2.2 发育日期 在适宜环境中,白纹伊蚊一个世代的发育日期为:卵3~4天,幼虫8天,蛹2天,共13~14天后羽化为成蚊。成蚊寿命约14天。

2.3 主要生物习性

2.3.1 孳生地:卵、幼虫、蛹需在水中才能生长发育,这些水体称为蚊子的孳生地。白纹伊蚊的孳生地种类繁多,但以小型较干净的积水为主,如竹筒、树洞、石穴、缸、 罐、酒瓶、可乐罐、塑料及泡沫、轮胎、盆景、养花瓶、冰箱接水盆、阳台、蓄水池,古井、工地等处的积水。因此,翻盆倒罐,堵塞树洞,清除小积水是防止白纹 伊蚊幼虫孳生的极重要举措。

2.3.2 栖息场所:蛹羽化成成蚊后飞离水体,其主要停落场所称为栖息场所。白纹伊蚊多栖息于室外孳生地附近的隐敝场所和植被上。它们是灭白纹伊蚊成蚊的重点施药场所。

2.3.3 吸血时间:白纹伊蚊嗜吸人血,它白天在室外(也常侵入室内)叮人吸血。吸血高峰在下午4~5时,次高峰在上午9~10时。

2.3.4 飞行距离:白纹伊蚊的飞行距离极为有限,一般多在孳生地附近50~150米范围,很少超过200米。因此,在疫点灭幼虫和成蚊应在以疫点为中心的200米范围内进行。

2.3.5 季节消长:受气温与降雨量的影响,白纹伊蚊密度有变化。在福州地区,幼虫于3月份开始出现,以后成蚊数量渐趋上升,5~9月份为高峰,12月下旬消失。

2.4 监测

2.4.1 幼虫调查:对至少50家的积水容器数和白纹伊蚊幼虫孳生情况进行调查。检查住宅指数(幼虫孳生的住宅的百分比)、容器指数(幼虫孳生的积水容器的百分比) 和布氏(Breteau)指数(每100户住宅,孳生幼虫的积水容器的总数)。结果提示,住宅指数超过35%,容器指数超过20%,布氏指数超过20的地 区对疾病的传播具有极高的危险性;而住宅指数小于4%,容器指数小于3%,布氏指数小于5的地区,则被认为不会引发疾病的传播。

2.4.2 成蚊调查:在蚊虫活动时间(清晨或傍晚)以人做诱饵,于相当的一段时间内(最好是3小时)采集叮咬或落在人体上的成虫数。每人每小时叮咬或停落的蚊虫数超过2,显示有疾病流行的危险。

3 防制措施在疫区、疫点做好防蚊工作至关重要。在人体裸露的皮肤上涂抹防蚊药水,睡觉时挂蚊帐,用蚊香驱蚊等方法均能防止白纹伊蚊叮咬。这里主要介绍灭纹措施。

3.1 环境防制 这是减少白纹伊蚊幼虫孳生地最根本的方法。防制的重点场所在孳生地中已作了介绍。翻盆倒罐、清除积水是举手之劳,人人都能做到,但往往被忽视了。对贮存食用水的容器应加盖以防蚊虫产卵孳生幼虫。

3.2 杀虫剂防制 是迅速降低白纹伊蚊密度最有效的方法。

3.2.1 幼虫防制:对一些较大又不能清除的积水可用杀虫剂来控制幼虫的孳生。如投放由福州农药研究所与福建省卫生防疫站共同开发的5%孑孓灵颗粒剂,浅水每平方米 3~9g或每立方米水15~45g,持效可达1个月以上。施用倍硫磷,剂量每吨水1~5g;双硫磷,剂量每吨水1g。也可在不能排掉的水体放机油,使水面 形成油膜,将蚊子幼虫的呼吸管堵塞而死亡。

3.2.2 成蚊防制:对侵入室内的成蚊可用市售有卫生许可证的灭蚊气雾剂、喷洒剂对准虫体及橱桌后等隐敝场所喷,喷头朝上,以免药粒太快落到地面失去杀虫效力,要使 飞翔的蚊虫有更多的机会碰到药粒而死亡。对栖息室外的白纹伊蚊,宜请专业人员对树木、草丛及隐蔽的场所施药。用弥雾喷洒、热烟雾、冷烟雾等方法施药,灭蚊 效果理想,同时依据成蚊的密度来决定喷药间隔时间与次数。

3.2.3 生物防制:可投放观尝鱼、柳条鱼、孔雀鱼、胡子鲶等来控制贮水容器、假山池、消防池等处的白纹伊蚊幼虫。

3.3 法规防制 1989年9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九条指出,各级政府应当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 等病媒昆虫以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的危害。1997年9月1日起实施的《福建省爱国卫生条例》第二十二条(一)规定:拒绝参加 灭除老鼠、苍蝇、蚊子和蟑螂等病媒生物体及消除其孳生场所活动的单位,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对于有以上行为的个人,给予警告,情 节严重的,可处以300元以下罚款。全社会应行动起来,翻盆倒罐、清除积水,以免自己养蚊叮咬自己;应服从当地政府的号召搞好灭蚊工作,防止登革热的发生 与流行。